[!--oldtitle--]

石滋宜博士【从心探索孔子的哲理】经营幸福快乐人生[视频]

  • 所属栏目:和谐家庭
  • 主讲导师:石滋宜博士
  • 资源大小:380 MB
  • 资源来源:网友上传
  • 下载 收藏

 

下载次数


——星盟课大王网,一个为您创造财富的地方!

 

【探索孔子的哲理】经营幸福快乐人生

学习是我的人生

我的人生是学习

有媒体采访我,问道:“成功领导者有哪些共同的特质?”

我的观察是,成功领导者有许多共通的特质,其中好学、懂得倾听与沟通、专注与坚持于自己的领域当中,并且做人做事都有一贯性,建立起别人对于我们的信赖关系。

我还一直鼓励个人要建立与发展属于自己的核心专长。总有人好奇的问我:“石博士您的核心专长是什么?”我说:“我的核心专长就是学习。”当然大家会感到奇怪,学习怎么算是核心专长?每个人都会学习啊!

我用我自己的例子来解释给大家听。

我在东京大学拿到了材料科学的博士,但进入职场后,我转换过无数次不同领域的跑道。而不管投入到那一个行业,我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那个行业的知识或技术。最重要的是我能将学加以创新,提出不同的见解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去执行。这一切就是因为我喜欢学习、思考与尝试亲自动手去做。

学习,真的是上天给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我也算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实践者。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学习,那我的生命也就失去意义。所以,我的人生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我的人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第五-28)

意思是说,孔子认为在十户的小地方,就会有忠信如他的人,但不可能有像他那么好学的人。这再次证明孔子的智慧,全来自于他的好学,同时也证明了孔子“知行合一”的一贯性。这番道理正足以理解,他能够受到尊敬的原因。

孔子正是学习的实践者,也是奉献者。这也大概是我到了七十岁才读《论语》,便立即对孔子会如此敬佩的原因

 

【朗润•中信书院】第六期活动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现代企业经营学术基金会董事长石滋宜博士受邀担任演讲嘉宾。一章章《论语》条文的“内涵真意味”、一个个大臣之风格的典型案例、一句句领导之道的新诠释,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巨大,无不向大家诠释了寻求“心”的意义之所在。

林毅夫:挖掘儒家文化  实现中国梦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致欢迎辞。林毅夫教授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内涵是中国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并指出只有把儒家文化的“仁”的核心跟现代化结合起来重新进行诠释,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文化内涵。挖掘儒家文化这座宝藏,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林毅夫教授十分赞赏石滋宜博士对《论语》的解读,希望能够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
走出利己主义的漩涡  回归传统文化

石滋宜博士运用美国经济开拓者“四大天王”的垄断之路揭示了华尔街的贪婪德性是资本主义的“典范”。铁路帝国的缔造者通过并购,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试图控制自己最大的客户——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而正是在他们独占垄断的争夺战中,美国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经济大国。

石滋宜博士指出网络的泡沫化使他重新审视网络交易在未来买卖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使实体经济逐渐丧失了主导经济的地位。石滋宜博士批判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不知节制、盲目追求私利,从利己陷入自私,而贪婪使人最终陷入毁灭。遏制这种状态离不开对传统文化根源的探讨。

《论语》“内涵的真意味”

石滋宜博士表示一次扫墓的经历使他深刻明白了《论语》的意义,正如日本经团联合会的会长、丰田会长所强调的那样“日本21世纪需要伟大的领导者,而领导者的教育,第一课就是必须把《论语》学好。”

《论语》真的是谈态度吗?石滋宜博士指出在他七十七年的生涯中,他最深的感受和认知是对人对事的态度决定成败。孔子谈“仁”,就是“爱”,不就是强调的态度吗?

石滋宜博士十分认同必须有丰富人生历练的人才能演绎出论语“内涵的真意味”,即:使人感到它的价值,从而真正深入人心。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石滋宜博士对《论语》的内容进行了“心”解,使之现代化和生活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石博士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学了人生生活的态度,而习惯用它并体验新的感悟,不是人生愉快的事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石博士将这句话诠释为“有人从不知道的地方来访问我,我们很投缘的议论人生之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石博士以自己与约翰•奈思比的形影相随和与史帝芬•柯维的惺惺相惜的案例印证了上述两句话,字字珠玑,发人深醒。

 

关于《论语》的三个新认知​

石滋宜博士称赞《论语》是一部送给人类宇宙的天书,内文充满了情境的描述、情境的对话、情境的迁移,而且言简意赅。对于这部天书,石博士拥有自己的三个新颖认知:​

第一个认知,孔子掌握真正的学习教育的经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没有学习的无能,只有教学的无能。石博士认为“仁”这个字创立的很妙,道出了两个以上人的相处之道,而这正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孔子的教育理论是他至今所知道最好的。​

第二个认知,实践《论语》将使任何民族成为世界高素质的民族。企业要成为“仁道企业”,国家要成为“仁道国家”,石博士希望通过《论语》的学习和普及,将中国打造成世界上第一个仁道国家。​

第三个认知,唯有《论语》利他的“仁本主义”逐渐取代利己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才能稳定的持续成长,世界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人类也才能享受真实的幸福。“仁本”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达到不战而胜的经营境界。石博士认为经营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孔子所倡导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状态。​

石滋宜博士强调《论语》中提到的“孝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义,是现代人需要遵行和发扬的,也是现代企业及其管理者成功的关键。但是,在学习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断章取义的错误,如在践行“礼之用、和为贵”的时候,不能忽视下一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教导我们在解读经典中要全面把握其要义。​

​“大臣之风格”的践行者​

石滋宜博士表示,在他的一生中遇到很多帮助过他的伯乐、“好老板”,它们都展现出了“大臣之风格”。有“待己如长”的李国鼎、有“视民如父”的赵耀东,有“知人用人”的孙运璿和“伴己左右”的汪道涵。正是这一位位伯乐的赞赏和支持,才使自己成长、发展。​

石博士指出李国鼎虽然比自己大二十七岁,但任何场合都尊称他为“滋宜兄”;赵耀东退休后仍然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离不开他在职时的兢兢业业、为民解忧。他们两个人推荐了自己去澳大利亚做主题演讲,使世界认识了一个叫做“石滋宜”的人;他们两个人的称赞,使自己挖掘了前瞻性资质、策略思考、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使自己明白了领导之道在于没有权力时,百姓仍然喜欢你。​

石博士对孙运璿院长“知错能改”的品质大为感动。孙院长向一个年轻人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身体力行改正错误,这才使台湾的自动化推向前进。而孙院长抱着中风之躯将自己送出庭院,并挣扎站起向自己致敬的场面,至今仍印在石博士的脑海,这完全超出了“君使臣以礼”的境界。石博士表示汪道涵先生的陪伴,使自己感受到了温暖,而一句“国宝”的称呼,简直让自己受宠若惊。​

“仁者”是如何修炼的?​

如何成为一位“仁者”?石滋宜博士强调内心的修炼至关重要,必须做到“修慝”二字,即辞去内心中隐藏的恶,坦露出广大的胸襟。子夏问政,孔夫子回答说:“贪小便宜的人就办不成大事”。如果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仅仅为了卖出一万台收音机而不用自己的牌子,那么就不会有“索尼王朝”的出现。台湾的郭台铭也是具有远大的胸襟者典型的代表,他坚信“与第一流的企业做生意,你就会变成一流企业”的观念,终获成功。​

石滋宜博士十分认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指出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已经知道了企业文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出了企业文化的核心涵义。企业文化看不见、抓不着,但就像乐曲的指挥者一样,使乐曲和谐美妙。​

最崇高的领导者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所以君子要求真、爱、美。个人要不断通过内省、创新,挑战自己,逐步迈向《论语》的“真爱美”领导之道的境界。石博士希望政府、企业、各界的领导者能够共同努力,使每一个中国人正确了解和真正地实践《论语》,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个“仁道国家”。

 

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点击下面,立即下载,开始学习!

在线下载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